哲学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注释及翻译

本文已影响1.83W人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35章 非命(上)(2)

墨子的非命说,主要是为了强调人为力量的重要性,反对坐享其成的懒惰消极思想。他的目的在于使老百姓们能“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墨子的非命说是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最好证明。墨子曾师从儒家,后因发现儒家思想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自创墨家学说。他的非命说就是针对孔子所提出的“命定论”而提出的。墨子认为一个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自己的努力与不努力所造成的,国家的混乱也不是命定的,而是君主不努力的结果。他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思想,而非命运。因此,不应该坐着等待命运的支配。

本篇的主题为反对命定思想。墨子认为命定论使人不能努力治理国家,从事生产;反而容易放纵自己,走向坏的一面。命定论是那些暴君、坏人为自己辩护的根据。关于检验言论,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情,并在实践中检验言论,坚决反对误国误民的命定论。

哲学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是故子墨子言曰:吾当未盐①,数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者②是也。今虽毋求执有命者之言,不必得,不亦可错③乎?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义。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谇④也。说百姓之谇者,是灭天下之人也。然则所为欲义在上者,何也?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何以知之?子墨子曰: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移⑤则分,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

昔者封于岐周,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则①。是以近者安其政,远者归其德。闻者,皆起而趋之;罢②不肖、股肱不利者,处而愿之③,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④则吾利,岂不亦犹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政诸侯。乡者言曰:义人在上,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吾用此知之。

是故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①长于乡里,坐处②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执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是故入则不慈孝于亲戚,出则不弟长于乡里,坐处不度,出入无节,男女无辨。是故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崩叛;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执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以此为君则不义,为臣则不忠,为父则不慈,为子则不孝,为兄则不良,为弟则不弟。而强执此者,此特③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哲学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注释及翻译 第2张

【注释】

① 盐:为“[生僻字 无法输入]”之误,意为闲暇,空暇。

② 五者:疑为“三者”。

③ 错:为“措”之假借字,放弃。

④ 谇:依俞樾说读为“悴”,忧愁之意。

⑤ 移:为“利”之误,得利。

① 本句“则”当为“利则分”之漏。

② 罢:通“疲”,懈怠懒散。

③ 处而愿之:聚于一处盼望着。

④ 吾:读“国”,边境。

① 弟:通“悌”,敬重。

② 坐处:举止。

③ 特:简直。

哲学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注释及翻译 第3张

【翻译】

因此墨子说:我还无暇来统计,天下的好书,不可能统计完,大概说来,上述三类就是这样记载的。现在研究主张有命论的人的话,其言必无根据,不是可以放弃吗?

现在如果要采用主张有命论的人的话,这是颠覆天下的道义。颠覆天下道义的人,就是那些确立有命论的人,成为百姓的忧患。把百姓所伤心的事看作乐事,是毁灭天下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所要希望主持道义的人在上位,为什么呢?回答说:主持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万民都能得到他的好处。怎么知道的呢?墨子说:“古时候商汤被封于亳地,断长接短,土地方圆百里,汤与百姓相互爱戴,相互谋利益,多余的就分给别人,率领他的百姓,向上尊奉天帝鬼神。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诸侯亲附他,百姓亲近他,贤士归附他,没死之前就已成为天下的君王,治理诸侯。

古时候文王受封于岐周,断长接短,有百里之地,与他的百姓相互爱戴、相互谋利益,多余的就分给别人。所以近处的人安心于他的政事,远处的人向往他的。听说过文王的人,都出发投奔他;疲惫无力、四肢不便的人,聚在一起倾慕他,说:“怎样才能使文王的领地伸到我们这里,我们也得到好处,岂不是也和文王的国民一样了吗?”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诸侯亲附他,百姓亲近他,贤士归附他。没死之前就已成为天下的君王,治理诸侯。乡者说:讲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万民都能得到他的好处。我因此知道是这个道理。

因此古代的圣王,颁布宪法和律令,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因此贤人在家对双亲孝顺慈爱,在外能尊敬乡里的长辈,举止有节度,出入有规矩,能区别地对待男女。因此使他们治理官府,则没有盗窃;使他们守城,则没有叛乱;君主有难,则可以殉职,君主逃亡,则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赞赏、百姓所称誉的。主张有命论的人说:“上司赞赏,是命里本来就该赞赏,并不是因为贤良才赞赏的;上司惩罚,是命里本来就该惩罚的,不是因为凶暴才惩罚的。”所以暴徒在家对双亲不孝顺慈爱,在外对乡里长辈不尊敬,举止没有节度,出入没有规矩,不能区别对待男女。因此他们治理官府,则有盗窃;使他们守城,则会叛乱;君主有难,而不殉职;君主逃亡,则不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惩罚,百姓所毁谤的。主张有命论的人说:“上司惩罚是命里本来就该惩罚,不是因为他凶暴才惩罚的;上司赞赏,是命里本来该赞赏,不是因为贤良才赞赏的。”以这种观点来做国君则不义,做臣下则不忠,做父亲则不慈爱,做儿子则不孝顺,做兄长则不良,做弟弟则不悌。而顽固主张这种观点,则简直是坏话的根源,是使人凶暴的道理。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