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1),原文、注释及翻译

本文已影响1.99W人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35章 非命(上)(1)

墨子的非命说,主要是为了强调人为力量的重要性,反对坐享其成的懒惰消极思想。他的目的在于使老百姓们能“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墨子的非命说是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最好证明。墨子曾师从儒家,后因发现儒家思想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自创墨家学说。他的非命说就是针对孔子所提出的“命定论”而提出的。墨子认为一个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自己的努力与不努力所造成的,国家的混乱也不是命定的,而是君主不努力的结果。他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思想,而非命运。因此,不应该坐着等待命运的支配。

本篇的主题为反对命定思想。墨子认为命定论使人不能努力治理国家,从事生产;反而容易放纵自己,走向坏的一面。命定论是那些暴君、坏人为自己辩护的根据。关于检验言论,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情,并在实践中检验言论,坚决反对误国误民的命定论。

哲学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1),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①,得其所恶,是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执有命②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③?”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④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①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②,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③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④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然而今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⑤尝尚观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

然而今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尝尚观于先王之书?先王之书,所以出国家,布施百姓者,宪也;先王之宪亦尝有曰:“福不可请,而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①者乎?”所以听狱制罪者,刑也;先王之刑亦尝有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所以整设②师旅、进退师徒③者,誓也;先王之誓亦尝有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

哲学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1),原文、注释及翻译 第2张

【注释】

① 欲:希望。

② 有命:即命定思想。

③ 此句中“命”,按刘昶说当为“力”。

④ 驵:同“阻”。

① 钧:制陶用的转轮。

② 表:此句中用为原则。

③ 原:推断、考察。

④ 废:通“发”,实施。

⑤ 盖:通“盍”,何不之意。

① 伤:损害。

② 整设:整顿、整治。

③ 师徒:兵士。

哲学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1),原文、注释及翻译 第3张

【翻译】

墨子说过:“古代的王公大人在国内施政,都希望国家富裕,人民众多,刑法政事治理。然而事与愿违,国家没有富裕反而更加贫困了,人口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政治没有得到治理反而更加混乱了,那么,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所希望的,得到了他所憎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墨子说过:“这是因为主张命中注定一切的人在与人民中间还太多的缘故。”主张有命论的人说:“命里富裕就会富裕,命里贫困就会贫困,命里子女多的就会子女多;命里子女少的就会子女少,命里治理得好就会治理得好;命里混乱就会混乱;命里长寿就会长寿,命里夭折就会夭折;即使很强大有劲,又有什么用呢?”用这话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则干扰政事,对下散布,则影响人民的努力生产,所以主张有命论的人是不仁的。所以对主张有命论的人的话,不能不深入地剖析。

既然这样,那么要明白察辨这种说法,将会怎样去做呢?墨子说道:“必须树立一个准则。”说话没有标准,好比在陶轮的上面,放立一个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与非、利与害的辨别了。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墨子说:“有考察其本原的,有审度其事故的,有运用于实践的。”如何考察其本原?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有人认为命运是存在的,为什么不朝上看看圣王的事迹呢?古时候,夏桀使国政混乱,商汤接受天志并治理天下;商纣把国家搞乱,周武王接受天志而治理天下。这里社会没有改变,人民没有变化,在夏桀、商纣时,天下混乱;而商汤、周武王时,天下却得到治理。这难道能说是有命吗?

然而现今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有人认为命运是存在的,为何不向上看看先代君王的书籍呢?先王的书籍中,用来治理国家、颁布给百姓的,是宪法;先王的宪法也曾说过:“福不能请求,祸不能避免,恭敬没有好处,凶暴没有坏处这样的话吗?”所用来整治军队、指挥官兵的,是刑法。先王的刑法里也曾说过:“福不能请求,祸不能避免,恭敬没有好处,凶暴没有坏处这样的话吗?”设置整顿军队、指挥士卒进退的,是誓言。先王的誓言也曾说过:“福不能请求,祸不能避免,恭敬没有好处,凶暴没有坏处这样的话吗?”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