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本文已影响2.02W人 

成济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他在大街上敢刺杀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还能怎么想,利令智昏呗。

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后,原本有心立曹操的八儿子,也就是彭城王曹据为新帝,但当时的郭太后,以辈分不合礼制为由,坚持拒绝。

最终,司马师改立魏文帝曹丕之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曹髦这个人,史料上对他的评价甚高,有称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还有说他是“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这两句评价中,有一个关键含义,那就是曹髦的性格,与当年的曹操很像。

曹操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自然是不愿受制于人,敢想敢干,同时也带着那么一点点冲动。

而他的这个特点,完美遗传到了曹髦的身上。

曹髦登基一年后,即公元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联合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氏,为平定二人,司马师亲自督师征讨。

最终,毌丘俭战死,文钦只身逃至江东,司马师大获全胜。

不过,全胜也不是没有代价,此战中,司马师差点被文钦之子文鸯砍了,虽说侥幸躲过,但也被惊吓的眼珠子几近脱落。

因此回来之后,司马师大病一场,并很快奄奄一息。

无奈之下,自知油尽灯枯的司马师,密令弟弟司马昭返回洛阳,嘱托司马昭接管自己的大将军印。

至此,司马师退场,司马昭即将成为曹魏新的权臣。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第2张

得知司马师病逝的消息后,年轻的曹髦认为是一个难得的夺权机会,因此,他一面下诏让司马昭留守许昌,目的是为了让尚书傅嘏赶紧“率六军还京师”。

只要傅嘏能带着大军返回京师,然后再以封赏的名义,让司马昭只身回来,这样就可以除掉司马昭。

但可惜的是,这个计划,被司马昭识破。

司马昭没有只身返回洛阳,而是听从了钟会的建议,带着军队回到了洛阳,而这么一来,曹髦的计划就无法实施。

不得已,曹髦只能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由此,司马昭掌控曹魏大权。

但事情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曹髦一心想除掉司马昭,而司马昭也知道曹髦想除掉自己,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他更想干掉曹髦。

只不过,双方暂时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所以,就这么“和平”相处了几年。

而到了公元260年,也就是曹髦登基的五年后,看到自己的权势被司马昭日渐削弱,曹髦忍不了了。

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资治通鉴》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第3张

于是,在当年五月,曹髦安排心腹将士在陵云台埋伏,以准备在司马昭哪天入宫时趁机将其干掉。

与此同时,他又召见了三个他自认为还算忠心的大臣。

这三人,即侍中王沈、尚书王经,以及散骑常侍王业,三人进宫后,曹髦痛斥司马昭,说他的野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了。

(曹髦)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资治通鉴》

痛斥完之后,曹髦表示,自己不愿“坐受废辱”,意思是不想遭到司马昭对他废黜带来的侮辱,因此,他决定先发制人。

如何先发制人呢?就是带着兵士,以及上述的三个“忠臣”,前去讨伐司马昭。

从这里就能看出,曹髦的性格,以及其行事方式,还确实和当年的曹操颇为相似,敢想敢干,不愿受制于人。

但是,他的三个“忠臣”中的尚书王经,却开始泼起了凉水。

王经搬出了春秋战国时鲁昭公的失败例子,并指出当下司马氏根深蒂固且权势极大,而皇宫内的武装力量显然不够看的,所以贸然行动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因此他劝说曹髦,希望再从长计议。

当然,王经说的也确实是事实,不过当时曹髦哪里能听得进去?当场就掏出声讨司马昭的黄绢诏书摔在地上说,事已至此,大不了一死而已,反正必须得办了司马昭。

于是,怒气冲冲的曹髦,扔下这三人,就进宫去禀告郭太后。

而这三人中的另外两人,也就是王沈和王业,早已投靠了司马家族,因此他们准备赶紧把这件事向司马昭汇报,临行时还拉着王经一块去,结果王经选择了拒绝。

就这样,司马昭得知了曹髦试图弄死他的消息。

司马昭得知消息后,随即就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具体的布置,是派了几路人马前往皇宫,目的就为了堵住曹髦, 不让其带兵出宫。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第4张

带领这几路人马的,有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另外,还有贾允,以及司马昭的另一个弟弟司马干等。

最先抵达皇宫的,是司马伷这一路,他是第一个与带着兵的曹髦迎面相遇。

双方碰面之后,曹髦眼看不敌司马伷,因此就没与其过多纠缠,而是快速调转马头,试图从另一个宫门冲出去。

但这次他依旧没有成功冲出,因为贾允带着人拦住了他,而双方见面后也没废话,当即就在皇宫的南面宫阙之下厮杀起来。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为何曹髦非得冲出宫去呢?

其实不是他非得冲出去,而是迫不得已,前文讲过,曹髦手下的武装力量并不多,单纯靠硬碰硬的情况下,他根本不是司马昭的对手。

所以,他想冲出去,一旦冲出去之后,他的举动就会让更多人知道,这么一来,事情就闹大了,而事情一旦闹大,他曹髦毕竟是君主,不管是人身安全也好,还是在声势上也好,都会占据优势。

甚至还有可能,在混战中除掉司马昭。

所以他才会一心想冲出宫去,而从这里也能看出,曹髦有点冲动不假,但也不是一个莽夫,他这个计划还是有相当可行性的。

只不过,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曹髦与贾允的部下开始厮杀后,最开始曹髦是占据上风的,一来他亲自持剑砍杀,鼓舞了底下人的士气。

二来,他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呵斥贾允的部下,称谁敢乱动,就灭谁的族。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第5张

这么一来,士兵们也不傻,如果上前,即便没被砍死,也有被灭族的危险,谁还敢不要命的往前冲?

所以,当时贾允的部下,一度出现想四散逃走的趋势。

但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二愣子改变了局势,他主动冲上前去,悍然用长戈刺向曹髦,而曹髦也没想到有人敢杀他,因此不慎被刺中。

最终,曹髦被杀,死时尚且不满二十岁。

而这个胆敢刺杀皇帝的二愣子,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时任太子舍人的成济。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胆敢当众刺杀皇帝的成济,在采取行动之际,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换句话说,他为何会这么去做?

要知道,曹髦是皇帝,不是阿猫阿狗,而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杀皇帝呢,可为何成济就敢呢?

个人认为,成济当时的想法,有两种。

首先,就是利令智昏,换而言之,即为了功名,豁出去了。

前文讲到,在曹髦开始计划干掉司马昭之后,消息就遭到了泄露,被王沈和王业这二人告知了司马昭。

而司马昭在得知后,随即进行了一系列安排。

所谓安排,就是派人围堵曹髦,不让其出宫,而与此同时,司马昭也必然在安排手下行动之前,对手下有所交代。

交代什么呢?就是在面对曹髦时该怎么处理。

毕竟司马昭也知道,曹髦是来要自己命的,而他安排部下围堵曹髦,双方必然会短兵相接,这种情况,司马昭肯定会考虑到,即便是他没考虑到,他的心腹也会询问。

而一旦如此,部下该如何处置?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第6张

可以肯定的是,司马昭当时给部下的交代,必然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换句话说,在必要的情况下,干掉曹髦。

而这一点,也得到了验证。

当时成济在动手之前,咨询了一个人,谁呢?正是贾允,而贾允则是司马昭的心腹,也就是说,贾允肯定是知道司马昭的交代的。

所以,当成济问贾允该怎么办时,贾允就说,没什么可问的,言外之意,就是上就完了。

要知道,贾允只不过是司马昭的心腹而已,如果不是司马昭交代了他该怎么办,那依照他的身份,是万万不敢擅自做主杀掉皇帝曹髦的。

因此还是那句话,必然是贾允受了司马昭的授意。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司马昭都发出了在必要时刻可以干掉皇帝的指令,同时成济也得到了贾允的确认,自然就没有了行动上的思想障碍。

而剩下的,那就是赶紧动手,然后夺得先机,成为此次行动中的大功臣,然后论功行赏,升官加爵,走上人生巅峰。

至于杀了皇帝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恶果,成济一是没想到,二是也想不到。

为啥这么说呢?很简单,当时司马家族在曹魏只手遮天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事实,司马昭是朝堂上最大的权臣同样也是人人知晓。

既然如此,成济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在他看来,这天下几乎已经是他的主子司马家族的了,曹魏的皇帝只不过是在苟延残喘而已,杀了也就杀了,就跟杀个阿猫阿狗没啥区别。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第7张

至于说之前没有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杀皇帝,这么做必然会有恶劣影响之类的事情,不好意思,依照成济的智商,他考虑不到这种层面

他只知道,只要杀了眼前这个小年轻,那么荣华富贵就会滚滚而来。

所以,机不可失,再不动手别人就抢占先机了,况且还得到了贾允贾大人的确认,没别的,一个字,杀。

所谓利令智昏,当时的成济就是最好的写照,什么皇帝,什么伦理纲常,全都不是他考虑的,他只想到的是,如何快速完成任务。

被这样一个蠢货杀死,曹髦真是不值。

除了利令智昏这个因素之外,当时成济敢毫不犹豫的弑杀曹髦,他的另一个想法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司马家族,很早就有养死士的传统。

当初,高平陵之变,正是靠着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在关键时刻控制了洛阳,并最终决定了局势的走向。

初,帝(指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晋书》

至于说司马家族是如何在戒备森严的洛阳城内,养了三千死士而不被发觉,这里面的学问,那可就大了去了。

正如《晋书》中记载的一样,这些死士,平日里并非集中在一处,而是“散落人间”。

也就是说,死士们在平时,并非以死士的身份而示人,有可能是街边的小贩,也有可能是军队里的某个兵卒,总之就是平时的身份十分普通。

而他们之所以愿意为司马家族出生入死,基本可以断定的是,司马家族有恩于他们。

比如说,某个士兵在阵亡后,留下了遗孤无人抚养,而司马家族就开始接手,不仅对其抚养,还会教他练习武艺之类,总之就是让遗孤活了下来。

等到遗孤长大成人后,再安排其未来的出路,比如编入军队,给与晋升,或者是给其一部分本钱,做个小生意之类。

这么一来,这些士兵的遗孤,必然会对司马家族感恩戴德,毕竟,自己的命都是司马家族给的,因此,肯定会愿意为其肝脑涂地。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第8张

有人也许会说,哪里会有这么多的遗孤?就算有,司马家族又是如何找到的?

这一点丝毫不是问题,一来,当时战争不断,战死的士兵不计其数,所以,遗孤自然也不在少数。

二来,司马师曾担任过中护军一职,而中护军恰恰在当时是军队里的高级官员,所以利用职权,得到点阵亡士兵的名单和资料,根本就不叫事儿。

所以,司马师养的三千死士,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

既然有养死士的经验,以及也尝过死士给他们带来的甜头,所以想必,司马家族会把这个发扬光大,也就是继续下去。

而杀死曹髦的成济,在当时的职务,则为太子舍人,他的哥哥成倅,则为骑督。

虽说没有证据表明,这兄弟二人是司马家的死士,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他们身受司马家的厚恩,才得以出任军中官职。

换句话说,就是司马家族对这兄弟二人还算不错。

所以在关键时刻,随着贾允的一声“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让成济想到了司马家族对自己的好,于是,热血当即涌上心头。

什么皇帝,都没有司马昭大人对我好,既然司马昭大人想要你死,那就拿命来吧。

个人认为,这就是成济在动手之前,最真实的想法之一,不为别的,就是为报司马家族对他的恩情。

至于杀了皇帝的后果,在当时的成济看来,有司马昭大人在后面兜着,完全就不用担心。

就这样,一心想除掉司马昭的曹髦,死在了这么一个小人物的手里。

但让“凶手”成济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举动,也给自己的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原本,估计成济认为,杀了曹髦,荣华富贵肯定要有,人身安全也不会有问题。

但谁知道,由于曹髦的死,引起了朝臣们的强烈愤慨,哪怕是司马昭极力安抚都无济于事,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杀皇帝呢。

无奈之下,司马昭只能找“替罪羊”,试图把这件事这平息下去。

成济为什么敢在大街上刺杀皇帝?司马氏对他做了什么? 第9张

但找谁呢?贾允肯定是不行的,司马昭也舍不得把他推出去,因此找来找去,只能把所有的责任,全都推给了动手者成济,称成济是“妄入阵间,以致大变”,因此“其罪当诛”。

不得不说,司马昭甩的一手好锅。

而在得知自己被定了罪之后,成济和他的哥哥成倅,那可是相当不服气,毕竟当初为何动手人皆尽知,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司马昭居然把罪责都甩给他们了。

所以,气愤的二人光着身子爬上房顶,大骂司马昭,但骂也无济于事啊,而最终,司马昭一声令下,成济兄弟二人被射成了刺猬。

不仅是二人被射杀,其三族之人,也被一一诛杀。

这个结果,恐怕成济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一个举动,为自己,为家人却带来了灭顶之灾,而如果当初他要知道司马昭是这副德行的话,估计,说一千道一万,都不会对曹髦动手。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