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本文已影响1.59W人 

对公子扶苏接到诏书为何不反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行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巡游。在巡游至沙丘时,秦始皇却突然病倒了。这一病彻底击垮了秦始皇,病重难愈的他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下了一份诏书,并准备将诏书送到远在边疆监军的公子扶苏手中。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秦始皇病重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

秦始皇的诏书内容很简单,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并让他回到咸阳主持葬礼。这就相当于是秦始皇直接传位给扶苏的传位诏书了,并且也明确了由蒙恬辅政扶苏的意思。

秦始皇下诏,但真正拟定诏书的人却是赵高。赵高出于对权势地位的贪恋以及与蒙氏兄弟的仇怨,联合同样贪图丞相之位的李斯,矫诏改立公子胡亥,并处死公子扶苏。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2张

赵高

接到矫诏的扶苏并未质疑诏书的真假便自尽而死。那么,扶苏为何那么傻,在没有分辨诏书真假的前提下就自尽了呢?

诏书是真,赐死是假!赵高、李斯出具的诏书为何可以蒙蔽扶苏?

首先要明确一点,皇帝的诏书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出自皇帝亲笔,而是有专门的相关部门,根据皇帝的谕令起草,最终盖章生效。恰恰赵高就是负责替秦始皇起草诏令的“秘书”,因此赵高与李斯合谋矫诏后,扶苏接到的诏书就是真的。所以,单单从这份赐死的诏书来看,扶苏是挑不出毛病的。

其次,秦始皇的“赐死”对扶苏来说,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原因如下:

1、扶苏尴尬的身世和地位。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生母是谁,在史料记载中没有过多提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并不代表就无迹可寻。

秦始皇的老爹秦庄襄王能够当上国君离不开华阳夫人的帮助,而华阳夫人是楚国贵族。秦庄襄王本名“异人”,为了讨好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甚至特意改名“子楚”。正是有了华阳夫人的支持,才让异人最终成为了一国之君。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3张

嬴异人

这也导致楚国外戚势力在秦国朝堂始终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地位。加上秦庄襄王在位没几年,秦始皇继位后,为了巩固王位,秦楚联姻似乎是必然。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因此其生母出身楚国的概率极高。

另外,楚人陈胜吴广起兵反秦时,同时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并定国号为“张楚”。以“张大楚国”自命的起义军,认扶苏这个秦国皇子来作为旗帜和号召,无疑传达了一个信息:扶苏有着楚国血脉。几乎可以认定,扶苏生母是楚国贵族。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4张

公子扶苏

那么,秦始皇称帝后为何没有立她为后呢?楚国外戚势力虽然庞大,但最终因为秦灭楚而导致双方关系极度恶化。替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乱的昌平君,曾出任秦国丞相,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楚国公子。在秦国灭亡五国最终对楚国下手后,昌平君起兵反秦,最终兵败而亡。

对于秦始皇来说,这无疑是对大秦的一种背叛。楚国外戚势力至此退出了秦国朝堂,同时也让身具楚国血脉的扶苏成为尴尬的存在,甚至影响到了秦始皇对扶苏的印象和评判。

2、扶苏与秦始皇执政理念存在严重分歧。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拘捕审讯咸阳城的术士。术士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扶苏师从淳于越,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和影响。面对秦始皇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扶苏仗义执言,希望秦始皇能以儒治国。而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位依靠武力一统天下的君主,崇尚的是以武治国、富国强兵的法家思想。同样的,以丞相李斯为首的大秦朝堂之上,也大多是法家思想的拥护者。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5张

秦始皇坑杀术士

扶苏的理念不仅得不到认同,更是因此被秦始皇一纸诏书给发配到上郡监军去了。

归根结底,与其说扶苏和秦始皇政见不和,不如说是儒家与法家两种思想的对立和不可调和。这也是扶苏与秦始皇之间最大的分歧所在。

“立储以嫡,无嫡立长”。秦始皇未立后,扶苏作为长子,按照礼法,自然就是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因为他的身世以及执政理念与秦始皇南辕北辙,在秦始皇心目中扶苏或许并没有继位的资格。至少,站在当时扶苏的立场来看,秦始皇并不喜爱他。

再者,春秋时期晋献公欲废太子申生,也是先将他放逐出外。对比此番扶苏被秦始皇发配监军,对扶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也更坚定了秦始皇不喜爱他的信念。

以上两点是扶苏和秦始皇之间最大的矛盾所在,而赵高和李斯之所以可以矫诏成功骗得扶苏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这。因此,扶苏接到矫诏,再联想到他与秦始皇之间不可化解的矛盾,心灰意冷之下便草草结束了自己。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6张

李斯、胡亥和赵高

秦始皇父爱如山,却生生压垮扶苏

按照以上的逻辑分析,扶苏根本没有继位的可能和希望,那么,为何秦始皇在临终前选择传位给扶苏呢?那只能说,秦始皇虽父爱如山,但他的爱扶苏没有感受到,反而压垮了扶苏。

秦始皇武力一统天下,崇尚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不屑一顾,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秦始皇虽然推崇法家思想,但并不代表他的继任者一定要是法家思想的拥护者。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7张

秦始皇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南击百越,北逐匈奴,修驰道,建长城。秦始皇在位期间,整个大秦都处在一种忙碌不停歇的状态,负重累累。客观上来说,扶苏儒家学派的思想不失为一种暂缓这种“紧张”状态的好方法之一。至少,个人认为,秦始皇内心是不排斥扶苏以儒家思想来治国的。否则,秦始皇也就不会传诏让扶苏继位了。

只不过,站在秦始皇当时的个人立场以及大局考虑,扶苏的理念在朝堂之上属于绝对的“异类”。扶苏虽为公子,但在朝堂之上,孤单影只,更是屡次公然对抗秦始皇。长此以往下去,扶苏不容于大秦朝堂,不容于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而最终的结果轻则被废,重则性命不保。因此,秦始皇果断将他发配监军,其实是对扶苏的一种保护。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8张

公子扶苏

再者,秦始皇虽然明着贬低扶苏,实际上也是给扶苏建功立业的机会。毕竟依据秦朝的惯例,无军功者不得封侯,储君的外派不但不是贬低,反而是提携。加上扶苏跟着的是蒙恬,这也是为了拉近两人关系的良机。可以说,秦始皇如此安排也是良苦用心,父爱如山。但这一切做得都太过隐晦,至少扶苏是没有感受到。

还有,蒙恬在扶苏接到矫诏后曾极力劝阻扶苏自尽。很多人认为蒙恬是看出了诏书为假,才让扶苏不要轻易自尽。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为迟也。”

这种可能是存在的。蒙恬作为秦始皇最信任的将领近臣,对于秦始皇派公子扶苏监军的真正意图是有所了解的。哪怕秦始皇没有明说,至少也是私下有过交代或者暗示。从秦始皇遗诏来看,蒙恬是他留给扶苏的辅政大臣。扶苏不明白秦始皇让他监军的真实意图,如果蒙恬也被蒙在鼓里,那么两人在外领着三十万大军,互相猜忌牵制,秦始皇会放心吗?秦始皇让扶苏远离政治中心,就是为了保护扶苏,而不是让他受到二次伤害。因此,有理由相信,蒙恬对于扶苏监军一事是知情者。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9张

扶苏和蒙恬

那么,三十万大军为何成了摆设?

蒙恬虽是三十万军团最高领导人,同样有人牵制和制约。蒙恬是主将,军团的副将则是王离。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蒙恬是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虽然同样属于“将门虎子军三代”,但是作为关中老秦人将门的代表王氏家族,和外来户关东将门代表蒙氏家族,不论是政治立场还是利益方面都是竞争对手。秦始皇如此安排显然就是要让他们相互制约和平衡,毕竟三十万大军在外,秦始皇再对蒙恬放心也绝对不会没有后手。因此,即便扶苏和蒙恬达成一致想要起兵反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再者,蒙恬出身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将,并且与其弟蒙毅深受秦始皇宠信。即便后来胡亥要杀他,蒙恬自知有反秦的势力却依旧没有反,而是选择吞药自杀,保全蒙氏忠义的名节。

扶苏接到诏书后 扶苏为什么自杀也不反抗 第10张

蒙恬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因此,即便扶苏知道真相,想让蒙恬起兵也是不可能的。相信,如果不是到了绝望的地步,没有人会甘心自尽。但凡扶苏能看到一丝“生”的希望,想必他也会放手一搏。

按照当时主流思想法家的主张,“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为了更好地控制臣子,君王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尤其强调君王不能表现私人的好恶喜怒。想必秦始皇玩的就是这一套,殊不知弄巧成拙,最终造成了扶苏的悲剧。可悲可叹!

如果扶苏继位,秦还会二世而亡吗?至少,再不济也不会比胡亥更差了吧?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