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在历史上的形象怎么样?有何贡献?

本文已影响2.17W人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都说弱国无外交,可如果外交官给力也很有可能让弱国能保证自家的合法利益,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被誉为“大争之世”,这个时期,各国互相之间除了战争外,外交动作也相当频繁,各种合纵连横以及威胁打压,都是为了本国能获得最大利益,其中,因为秦国的崛起让它在各种外交事件中站在了强势的地位,但秦国也不是百战百胜的,在和接壤的主要对手赵国的斗争中也吃过不少亏,这主要是赵国出了一名相当优秀的外交家。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的名臣,早先仅仅只是赵国某官员家的门客,后来经过几次和秦国之间的外交斗争后得到赵王的赏识,官位最高位时曾做到赵国的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他的崛起主要有两件事。

蔺相如在历史上的形象怎么样?有何贡献?

第一件事是大名鼎鼎的“完璧归赵”事件,当秦国向赵国建议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并希望赵国派人将和氏璧送去秦国交换时,赵国迫于秦国强大的力量不敢拒绝,又担心当和氏璧送过去后无法得到城池,这个时候赵国的宦者令(管理所有王宫内太监们的官员)缪贤举荐了他家的门客蔺相如担任这次出访秦国交换城池的使者,蔺相如在这次外交事件中成功的打碎了秦国妄图谋夺和氏璧的谋算,还完好无整的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蔺相如以此次对秦外交中的卓越表现从门客变为赵国的上大夫。

第二件事是“渑池会盟”事件,赵国和秦国接壤,两国是死敌,因此双方交战不断,公元前279年,秦国想攻打楚国,担心赵国扯后腿,所以想先和赵国达成互不侵犯条约,于是秦昭襄王邀约惠文到渑池这个地方谈判,希望两国缔结盟约以维护和平。

在渑池的两王之会上,秦昭襄王刻意打压赵惠文王,不但让赵惠文王为秦王弹琴,还威胁索要赵国的城池,关键时刻又是随访的蔺相如据理力争,帮助赵惠文王很好的维护住了赵国的尊严。这次外交事件后,蔺相如得到赵惠文王的感激和信任,被委任为赵国的上卿。

蔺相如通过两次和强秦的外交事件后轻松的做了上卿,但是这个结果让另一位赵国重臣相当不满,这就是当时赵国武将之首的廉颇,廉颇是武将,喜欢的是战场上争雄,看不惯文臣蔺相如上下两张嘴皮子一动就获得了比自己还高的官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廉颇毫无顾忌的讽刺蔺相如是个“贱人”,不屑与之为伍,蔺相如大概是历史上首个被称呼为贱人的名人,两人之间因为廉颇的偏见导致不和,但蔺相如做为文臣之首,为维护赵国朝堂的稳定,处处对廉颇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来“负荆请罪”,两人成功的上演了一出“将相和”。

蔺相如在历史上的形象怎么样?有何贡献? 第2张

从此之后,“贱人”蔺相如和将军廉颇惺惺相惜,赵国和秦国在长平大战时,蔺相如已经因病生命垂危,即使如此,他还在向当时的赵孝成王建议不要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但赵孝成王没听进去他的意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将善于防守的廉颇从前方撤回,直接导致赵国长平大败,从此一蹶不振。而蔺相如却没多久后就去世了,再也没有人能够帮助赵国在危急的情况下抗衡秦国。

蔺相如以对秦外交起家成为赵国首席大臣,期间也做到了一名臣子该做到的一切,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这位“贱人”的最终评价是: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能信意彊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

由此可知蔺相如不愧为一代名相。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