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谋圣”张良与吕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本文已影响2.96W人 

“千古谋圣”张良吕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其实张良的身份很特殊,他不是刘邦创业团队的早期成员,不算“丰沛元勋”,并且,他还暗中帮助刘盈稳固了皇位。

正是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张良处处保持低调,不争不抢,功成身退,只做雪中送炭,绝不锦上添花,完美的演绎了“千古谋圣”的智慧,也让自己得以善终。

功成身退,不争不抢

刘邦和张良,算是“革命同志”,都是秦末起义的一份子,他们俩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大泽乡起义首领陈胜死后。

大泽乡起义后,陈胜在“陈县”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并派出五路大军,全面展开反秦斗争。在这股反秦风暴的带动下,刘邦结束了逃亡生涯,从芒砀山杀回沛县老家,正式起兵,自称是陈胜的队伍。张良,也在下邳县召集了100多人,扯起起义大旗。

但是,仅仅半年时间,陈胜就迅速溃败,逃出陈县后被车夫庄贾杀死。伴随着陈胜的死,反秦事业一度陷入低潮。

“千古谋圣”张良与吕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陈胜死了,但是张楚政权已经建立,国不可一日无主,因此,陈胜的旧部秦嘉拥立原楚国贵族后人景驹为楚王,定都彭城,但是,很快就被项梁,项羽叔侄给火并。

听说景驹当了楚王,刘邦和张良都不约而同地去投奔,他们两个在“留县”相遇了。当时刘邦手下有1000多人,而张良本不是将才,手下100多人早就跑光了,于是,他就跟随刘邦的队伍一起走。

半路上,他们听说景驹被杀,项梁立楚怀王,成为反秦的首领,于是,他们又去薛县投奔项梁。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后裔,家中世代为韩国丞相,秦灭韩之后,张良出巨资请刺客在博浪沙击杀秦始皇,结果没有成功,张良逃亡到下邳县藏了起来,估计就是这个时候改名叫“张良”。在下邳县,他结识了同样是“在逃犯”的项伯,并帮他躲避官府的抓捕。

因此,在见到项梁后,张良对项梁说:“如今山东五国均已复国,唯独韩国还没有光复,我知道韩国公子成还在世,不如立他为韩王,光复韩国”。

当时项梁也是刚刚立住脚,急需一切反秦的力量,因此,他同意张良的想法,立公子成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让他们两个去原韩国的领土作战。

就这样,张良和刘邦在短暂的相识之后,就奔赴了不同的战线。

韩王成没有什么能力,他和张良在原韩国地区苦战,没有什么成果,一直到处逃亡,恰好,此时刘邦奉楚怀王之命西进攻秦,他帮助韩成攻下了十几座城池,算是勉强光复了韩国,为了表示报答,韩王城把张良“借调”给了刘邦。

张良跟随刘邦攻入咸阳,面对咸阳宫里的美女和财富,刘邦沉迷不能自拔,连樊哙劝说都不听,最后还是张良出面,刘邦才恢复了清醒,封锁府库,退军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鸿门宴前夜,老朋友项伯冒死去给张良通风报信,让他跟自己走,张良不肯,一手促成刘邦和项伯的见面,刘邦展开他高超的交友技巧,把项伯忽悠成了自己人,项伯答应调和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这才有了第二天的鸿门宴。

鸿门宴上,杀机四伏,张良看出苗头不对,赶紧去外面叫来樊哙,是樊哙的闯入,才让项庄停止了舞剑,让刘邦躲过一劫。刘邦借口上厕所,走出帐外,张良力劝他赶紧离开。在刘邦离开后,张良还故意在外面溜达,为刘邦逃命争取时间。

“千古谋圣”张良与吕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第2张

鸿门宴后,按照项羽的规定,各部人马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张良作为韩国司徒,也要跟随韩王成一起回到韩国。但是,在听说刘邦被封为“蜀王”后,张良又紧急动用项伯的关系,花费千金,为刘邦争取到了汉中。

正是有了汉中这块根据地,刘邦才得以反攻三秦,与项羽争夺天下。可以说,大汉得以建立,中国之所以有“汉人”,张良是居功至伟!

张良跟随韩王城一起回到了彭城,但是,项羽嫌韩王城太熊,始终不愿意封他为韩王,又派人秘密杀了他。张良没了老板,是彻底失业了,于是,他就跑去投奔刘邦,算是正式入职了刘邦集团。

在张良心中,一直是有一个“韩国梦”的,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光复韩国,辅佐韩国。但是,韩王成死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梦想,一门心思辅佐刘邦。

但是,在刘邦集团,张良一直没有正式的官职,他的身份,始终就是“谋士”,高级参谋。甘愿做刘邦背后的男人。

彭城大战后,刘邦被项羽追着屁股跑,是张良为刘邦做出战略规划,让韩信独自一人开辟北方战场,南下联合英布和彭越,让他们开辟敌后战场,刘邦在荥阳与项羽对峙,牵制项羽主力部队。依托这个战略,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山东定陶称帝,建立“大汉”。

汉六年元月,刘邦开始封赏功臣,他对张良说:“齐国境内,你任意挑三万户,作为你的封地”。这个封赏,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要知道,张良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他并不属于“丰沛元勋”,也没有任何职务,更没有带兵打仗。

元老级人物,萧何也才不过封了万户,刘邦一出手就给张良三万户。张良知道,自己是绝对不能接受这三万户的,否则他就成了众矢之的。因此,他诚惶诚恐地对刘邦说:“臣没什么功劳,给皇上出谋划策,能够被皇上采纳,也只是侥幸罢了,我与皇上在留县相识,那里承载了我很多的回忆,不如就把我封在留县吧”。

刘邦对张良的态度也很满意,就封他为“留侯”,食邑在留县。

大汉的都城,原本在洛阳,因为这里曾经是周天子的国都,所以,刘邦选择了在洛阳定都,但是,娄敬提出应该定都关中,并把自己的理由一一说给了刘邦听,刘邦拿不定主意,去咨询张良。

张良对他说:“洛阳虽好,但地不过百里,且四面受敌,不是定都的上乘之选,关中沃野千里,四面有关,南拥巴蜀粮仓,北有牧马之地,被山带河,固若金汤,娄敬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听了张良的话后,刘邦才下定决心,定都关中。

进入关中后,张良就以生病为由,远离政坛,闭门不出,当一个闲云野鹤。而此时的大汉朝堂,却是暗流涌动,争权夺利。

暗中出手,帮助吕后

“千古谋圣”张良与吕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第3张

刘邦与吕后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刘盈,女儿是鲁元公主,这两个孩子,都是在沛县出生,跟着刘邦过了好多年的苦日子,尤其是彭城大战后,刘邦急着逃跑,居然把这俩孩子给推下马车,是夏侯婴跳下马车把这俩人给救了回来。

可能是从小受的惊吓太多,刘盈的性格非常的胆小,懦弱,但是,他是刘邦的嫡长子,因此,大汉建立后,刘盈被立为太子。

晚年的刘邦,宠爱戚夫人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多次表达要废了刘盈的太子之位,重新立刘如意为太子,这让吕后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

吕后这个女人,跟着刘邦经历了太多的风浪,刘邦逃亡芒砀山,她被大秦关入监狱,刘邦彭城大败,她被项羽抓为人质,多年的艰苦生活,让吕后变成了一个坚毅的女人。

大汉的江山,有她吕家的一半功劳,一旦刘如意继位,那这大汉江山就和她吕家没有任何关系了。在万般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张良,派自己的哥哥吕泽去向张良求救。

张良不愿意掺和这种皇家争斗,他对吕泽说:“皇上以前听我的,是因为他处于危急之中,不听我的,他就没命了,如今天下太平,皇上怎么可能再听我的。立谁为太子,是皇上的自由,我可管不了”。

吕泽不管,非要张良为他出主意,张良没办法,对他说:“秦时,有四名博士,德高望重,为天下文人之首,号曰商山四皓,皇上多次去拜访他们,他们都不愿意见,如果太子能请他们出山,当太子的老师,跟随太子左右,皇上知道后,一定不会废太子”。

吕后仍然派哥哥吕泽,带着重礼和太子的亲笔信,去请这四位老者出山,住到了吕泽的家中。

汉十二年,刘邦带病亲征,平定英布叛乱,此时刘邦已经病得很严重了,他自知时日不多,想尽快完成更立太子的事儿,张良劝他,他不听,叔孙通劝他,他不听。

有一次去燕国,酒席之上,太子带着四个老师出席,刘邦问:“这四个老家伙是什么人”。太子一一介绍,刘邦一听,这不就是我多次去拜访都不搭理我的商山四皓吗?刘邦问他们:“为什么我亲自去请你们,你们都不出山,现在却主动来辅佐太子”。

商山四皓说:“皇上看不起读书人,经常辱骂文人,我等不愿意在皇上这里受辱,但是,太子礼贤下士,为人仁慈,在百姓中颇有口碑,因为我等愿意辅佐”。

刘邦知道,太子已经深得民心,不是能轻易更换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说更换太子,一直到他去世,刘盈顺利地继承了皇位。

商山四皓,真的是被太子的人品打动的吗?当然不可能,这四个人都是秦朝博士,学贯古今的大文人,他们发誓绝不当汉臣,因此隐匿山中,如果不是张良从中牵线搭桥,他们是绝对不会出山的。

那么,张良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耐呢?秘密也许在张良的老师黄石公身上。

我们知道,当年在下邳县,黄石公曾经传给了张良一套《太公兵法》,而这个黄石公也颇为神秘,传给张良后就消失了,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人物,也许和商山四皓是朋友。

总之,张良以一己之力,稳固了太子之位,帮助刘盈顺利继位,而吕雉,才能成为吕后。

一介谋臣,无官无职

张良不但是吕后的恩人,而且还“人畜无害”,大汉朝建立后,他没有出任任何的官职,仅仅是担任过太子的老师“少傅”,但也很快就辞职了。

他一不掌兵,二不主政,三不结党,需要我时我就出现,不需要我时我就隐身,因此,根本就不在吕后的打击范围之内。

在大汉朝,能对吕后构成威胁的有三种人,这三种人都是大汉的功臣。

第一种,大汉朝的合伙人和小股东。

这种人,主要是各路诸侯王,比如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这种人都属于“带资进组”的,当年都是手握兵马,和刘邦是平起平坐的人。后来他们选择了“入股大汉”,成了大汉朝的合伙人和小股东。

这些人,统一被称呼为“异姓诸侯王”,不但是吕后打击的对象,也是刘邦打击的对象,大汉朝建立后,刘邦没有忙别的事儿,就是铲除这些异姓王,直到他去世前,还忙着打英布。

张良,显然不属于这一类人。

第二种,从龙起兵的“丰沛元勋”。

刘邦创业,第一桶金是在沛县,他的第一批员工里,包括妹夫樊哙,发小卢绾,司机夏侯婴,旧同事萧何,曹参,丰邑老乡周勃等。

这些人都是从刘邦起兵起就开始跟随,是真正的“创业元老”,大汉朝建立后,他们都封王封侯,成为功臣,这些人,应该说是最忠心的,但是,仍然发生了卢绾叛乱事件,让吕后和刘邦不得不防。

张良,同样不属于这类人。

第三种,半路跳槽过来的“高管人才”。

刘邦能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能收纳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因此,他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有很多都是从项羽那边跳槽过来的。

比如韩信,陈平,张良,张耳,其中,韩信的表现尤为突出,一跳槽过来,就出任了大将军,统帅刘邦的所有军队,相当于一过来就当上了集团副总裁,这让很多元老们非常不满意。

在此后的楚汉争霸中,韩信表现出了超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在打下齐国后,韩信居然自封为齐王,仅仅是象征性地给刘邦报告了一下,差一点就脱离刘邦的掌控。

这就属于典型的功高盖主,因此,大汉朝建立后,刘邦第一个收拾的就是韩信,因为这是一只老虎,不关到笼子里,刘邦睡不着觉。但是吕后更狠,直接派人给诱杀了。

张良虽然功高,但仅仅是一个谋士,手中无兵无卒,身上无官无职,而且懂得急流勇退,这样一个“人畜无害”的人,吕后为什么要去杀他?

张良能够善终,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曾经对人说过:“我家世代为韩国丞相,韩国灭亡后,我花费千金为韩国报仇,最终未能如愿。后来天下大乱,我有幸凭借口舌之辩伴随皇上左右。以布衣的身份跻身列侯,食邑万户,已经是天花板了,我很满足”。

张良家也是曾经阔过的,他也曾经是贵族少爷,早已看淡了财富和名利,这一点,是从小穷的连饭都没得吃的韩信,所不能比的。

韩信,紧抓到手的名利,生怕它跑了,结果真跑了;张良,推掉一切到手的名利,结果平安善终!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