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对于太子之争心知肚明,为何却将调兵权交给李元吉?

本文已影响2.06W人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玄武门之变”前夕,李渊为什么将调兵权交给了李元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626年),东突厥大将郁射越过长城侵扰唐朝边境。这种侵扰在唐朝初年是家常便饭,很多唐朝历史爱好者都不知道这次侵扰的结局如何,当时的朝廷也没当回事。然而这次类似打酱油的侵扰却改变中国历史,因为这次侵扰直接引发了“玄武门之变”。

当得知郁射越过长城的消息后,李渊命令李元吉统兵出征。李建成和李元吉则趁机将秦王李世民府中的精兵强将全部调给李元吉,其中包括李元吉恨之入骨的尉迟敬德。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下绝户网”迫使李世民采取武力政变的方式绝地反击,也就是“玄武门之变”。

李渊对于太子之争心知肚明,为何却将调兵权交给李元吉?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的“太子之争”在武德九年(626年)已经是朝野皆知了,李渊更是心知肚明,肯定也能想到将调兵权交给了李元吉会导致李建成、李元吉以此清洗李世民集团。

由于各种原因,后世对于唐朝武德年间的“太子之争”存在一个认识误区:“武德太子之争”是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子之争,李渊是地位更高的裁决者。然而“武德太子之争”本质上是李渊代表的皇权与李世民代表的臣权的斗争,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李渊的“白手套”。

可以说李渊在“武德太子之争”一开始就是支持李建成的,这就决定了“武德太子之争”不可能和平解决。不过鉴于李世民强大到与开国皇帝无二的实力和威望以及父子之情,李渊不能直接在肉体上消灭李世民。李渊采取的办法是削弱李世民,最终让李世民政治死亡。

李渊对于太子之争心知肚明,为何却将调兵权交给李元吉? 第2张

然而与打天下如出一辙,李渊也不想亲自出手削弱李世民,而是将这个活交给李建成、李元吉以及裴寂等人去干。正因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削弱李世民集团的很多举措都得到了李源的默许或者支持。“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集团的谋臣已经基本被太子阵营搞散了。

在谋臣被搞散之后,太子阵营自然要对李世民的武将下手,这也符合李渊的想法。正因如此,李渊在明明知道将调兵权交给了李元吉会导致对秦王府武将的大清洗,却毫不在乎。可以说“玄武门之变”的悲剧也算是李渊自作自受。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