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迥之乱是怎么回事?尉迟迥为何得不到支持?

本文已影响1.53W人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尉迟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公元前553年受封为宁蜀公;北周年初,拜柱国大将军;北周宣帝时,任命为相州总管。杨坚是宇文赟的岳父,宇文赟继位后杨坚之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也因此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宇文赟死后其长子继位,因长子年幼,杨坚辅政。杨坚不满辅佐一个孩童,于是密谋篡位,尉迟迥对杨坚的想法早有预料,于是有了著名的“尉迟迥之战”。

尉迟迥之乱是怎么回事?尉迟迥为何得不到支持?

战争起因

1、杨坚辅政

周宣帝病逝后,其子宇文衍继位。因宇文衍继位时年纪尚小,于是大臣便提出让隋国公杨坚辅佐朝政。独揽朝廷和军事大权的杨坚开始忌惮同样德高望重的尉迟迥。他担心尉迟迥和其他一些叛臣图谋不轨,于是便将各地官吏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杨坚这一举措遭到很多人的不满,其中就有尉迟迥。其实当时杨坚辅佐朝政的时候尉迟迥就不是很同意,但是当时未在朝堂之上,等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而今杨坚更换官吏的做法更遭到尉迟迥的厌恶,严重怀疑杨坚会夺权。杨坚认为德高望重、顺应民心、手握重兵的尉迟迥很有可能会过来夺权,于是便有了这次大批量跟换官吏的措施。正是因为这个举措彻底激化了杨坚和尉迟迥他们二人之间的矛盾,成了尉迟迥之战的导火线。

尉迟迥之乱是怎么回事?尉迟迥为何得不到支持? 第2张

2、矛盾激化

杨坚辅政之后,就开始清理北周旧党,因为担心尉迟迥谋反,于是借着安葬周宣帝之名召尉迟迥回长安,另外安排韦孝宽代守邺城做相州总管,为了防止河北、山东的百姓对此安排不服气,特意找了北齐旧臣来收买人心。代守邺城的韦孝宽今年已经70高寿,他们对朝堂的变故心知肚明,所以在这次任职的路上,韦孝宽是小心谨慎,就在快要到达邺城的时候,一天晚上士兵来报说,韦艺前来觐见。韦孝宽赶紧去见,见到韦艺之后,他告诉韦孝宽说尉迟迥有谋反之意。韦孝宽听完立即带着韦艺往回赶,每经过驿站就欺骗是尉迟迥要来,并且赶走了每个驿站马厩里面的马。等尉迟迥赶到驿站,他们早就跑了,而且还没有马,于是就放弃追他们了,这才使得韦孝宽和韦艺逃过此劫。

战争过程

1、一呼百应

韦孝宽逃跑后,密告杨坚,尉迟迥有叛逆之心。杨坚又派人送信给尉迟迥表明自己没有夺权之意。此时的尉迟迥已经顾不上猜忌杨坚的意图,便斩杀送信之人。之后便召集管辖地区各级官吏和城中百姓,告诉他们说:“如今身为辅政大臣的杨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遵臣道。太祖皇帝是我娘舅,现如今贼人作乱,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国家毁于贼人之手,我要讨伐叛贼,尔等愿与我一起。”一呼百应,旗下百姓和诸位将军都愿意跟随尉迟迥一起讨伐逆贼。尉迟迥起兵之后,一些不满杨坚的世族也纷纷加入,渐渐的讨伐规模越来越大,朝廷也开始忌惮尉迟迥,于是派韦孝宽出兵平叛。

尉迟迥之乱是怎么回事?尉迟迥为何得不到支持? 第3张

韦孝宽领兵到达武涉,首先对峙的是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韦孝宽的大军和尉迟惇大军打了好几天都未分出胜负,就在此时,韦孝宽的部下李洵秘密拜见杨坚,告诉杨坚,韦孝宽大军和尉迟惇大军一直对峙未能分出胜负的原因是军中有人收了尉迟迥的财物,并且和尉迟迥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说他们两军一直未分出胜负。

杨坚听完之后就不安了,与谋臣李德林以及其他将军商量此事该如何解决,杨坚想撤下这几人的职务更换其他的将领,谋臣却反对杨坚的决定,他说,现在事实真相难以辩解,如果临时更将领,这可是战场上的大忌呀!此前赵秦之战时,赵国临时更换将领导致战争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况且我们不知道他们与尉迟迥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不如我们暂时先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杨坚思考之后感觉李德林的说法更可靠,于是便采纳。但是派亲信去监军,这样更为可靠。监军到达之后,韦孝宽就感觉到肯定是杨坚对自己一直未打败尉迟惇有所担忧,于是集聚所有兵力最后之战,最终战胜尉迟惇。

2、杨坚一派

杨坚更换前朝官吏这一举措可以说是让很多人反感,尉迟迥一反,他本身的追随者就有很多,再加上还有很多的地方接到这样的命令之后也十分的不高兴,也都开始起兵造反,此时他们的兵力已经有十万多之众。到了七月,叛乱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根据当时的战况分析,尉迟迥此时集聚的兵力高达二三十万,而杨坚此时的队伍最多不过二十万人,不过这是个数据都是最保守的,也就是说这是双方最低的兵力人数,两人实力相差悬殊。有很多人开始倒向了杨坚这一边,虽然他们严重分散,但这些州郡却很好的阻碍尉迟迥与各地方的联系。

尉迟迥之乱是怎么回事?尉迟迥为何得不到支持? 第4张

战争的结果

1、尉迟迥战败

大象二年八月十七日,尉迟迥和儿子尉迟惇以及胎弟西都公祐,他们一共集结十三万部队在邺城,尉迟迥率领上万人马,他们统一着装,佩戴绿色方巾,号称“黄龙兵”,西都公祐统帅士卒五万从青州赶来支援,并且派三千骑兵率先进入战场。尉迟迥军中的人大多来自关中,关中人体格健硕,英勇善战,很快便占领上风。韦孝宽看到此景感觉对自己不利,于是赶紧召集各位将军商议该如何扭转眼前状况,行军总管于文忏提出用诡诈的方式来解决眼前的麻烦。此时两军对峙上万的老百姓在城墙前进行观战,如果此时朝百姓放箭,那百姓一定慌不择路的逃跑,在逃跑过程中便会冲散尉迟迥大军的阵型,我们便有了可乘之机。于是杨坚便按于文忏说的向百姓射箭,果真如当初计划那般百姓冲散了尉迟迥军队的阵型,此时的场面混乱,不知谁大喊一声“尉迟迥已经被我们俘虏了。”尉迟迥的士兵都蒙圈了,布置好的阵型此刻也变的支离破碎,韦军抓住时机一举攻破邺城。尉迟迥知道已经无路可退,便自杀身亡,此战结束。

2、杨坚胜利的机缘

此战杨坚可以胜利只要是得益于韦孝宽手下行军总管的诡诈之术,他用诡诈之术涣散迥军军心,士气,然后攻其不备,取得胜利。此战杨坚胜利也是必然,尉迟迥起义时主要是为了拥立新主,但是他没想到是的是宇文赟在位时的暴虐荒淫,以及奢靡,大肆修筑华丽宫殿的举措和残暴的手段引起的许多皇室贵族的不满,所以这次尉迟迥起义,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只是在一旁观战。

尉迟迥之乱是怎么回事?尉迟迥为何得不到支持? 第5张

3、尉迟迥之战刺激隋朝盛势

尉迟迥之乱杨坚完全控制了军政大全,并且在朝廷内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这是尉迟迥之乱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而且为之后杨坚推翻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做了铺垫。尉迟迥之乱的间接影响了大批汉人进入北周境内,对后期民族统一也做了铺垫。

隋朝的建立完成了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国家的统一,开创了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尉迟迥之乱直接促进了隋朝的建立。

尉迟迥之乱是怎么回事?尉迟迥为何得不到支持? 第6张

总结

尉迟迥之乱让社会再次陷入战火,百姓们民不聊生,有人说尉迟迥此次叛变是生死之战,因为他和杨坚之间必有一场战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也有人说尉迟迥是为了打着忠心护国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私信,其实不管哪种评价,都注定了尉迟迥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这次叛乱之后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隋朝登上历史舞台。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