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本文已影响2.86W人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故事那么多,什么奇闻没有?什么奇葩没有?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网络配图

在宋太祖的那个年代,能不能当上状元,不全靠笔杆子讲话,有时候居然还得靠百米短跑和散打功夫,真是前所未闻,我们来看看这出好戏。

宋初殿试:

读人在炊饼店

科举这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哪怕是在战乱频仍的晚唐、五代时期都没有中断过,例如“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就是后晋时期北方的窦燕山,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登科及第。到了时局安定的宋朝,当然更重视科举。关于宋朝的科举考试,我们就不做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只捡最有趣味的讲。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第2张

网络配图

宋朝时候的殿试内容,都是三道大题目,“一赋一诗一论”。既然大家都过关斩将到殿试这一关了,估计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都差不多,很难找出大的差距来。这个确实让人为难,后来的明朝还一度以颜值来决定谁是状元,清朝乾隆有一次则看谁的字写得好,更何况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个粗人,要他从字里行间来寻出读书人的水平高低,也真是难为了,咋办?

那就看交试卷的速度,谁先交卷,谁就是佼佼者,“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这似乎也有些道理,交卷快至少说明此人才思敏捷,反应快,脑瓜子灵活,以后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办事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看交卷速度,那作文就必须写得快,于是民间纷纷风行快速作文,有没有快速作文培训不得而知,但确实有快速作文大比赛。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第3张

网络配图

有个叫李庶几的举人,就和同学们在一家炊饼店举办快速作文大赛,怎么选这么个地方?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手表和体育比赛计时器,那就拿做炊饼的工序为计时器,如果谁在一张炊饼制成时写完一篇,那就是优胜者,“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真不知有多少科场的优胜者是在武大郎炊饼店练出来的。乌龙状元: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